九三学社贺州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贺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碳酸钙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扎实推动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构建起“矿山开采—天然石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碳酸钙“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生态循环产业链。2023年,贺州市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认定国内唯一的碳酸钙领域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认定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集群〕称号。
一、关于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创新“矿链招商”模式。引进科元集团长鸿生物降解母粒项目、云鹰集团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华瑞碳酸钙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等“强链补链延链”上下游优质项目120多项,形成了全产业链开发利用体系,全力打造“中国母粒之都”。同时,依托链主企业邀聚客商,提高招商成功率,发挥科元集团、云鹰集团等链主企业的行业影响力,邀请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地区考察团来贺投资考察碳酸钙产业,推动宁波缤纷集团总投资130亿元和硕创新科技园项目签订框架协议,广州同源塑料总投资10亿元兴源再生塑料循环利用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开展项目前期,广西绿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中空板用、可降解母粒及碳酸钙石晶地板项目的落地签约。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已培育出石材碳酸钙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等。2023年贺州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国家工信部认定全国唯一的碳酸钙领域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获得贺州市先进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集群称号。
二、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组建创新平台。通过优化提升、整合重组、谋划新建等方式,择优遴选碳酸钙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培育创建自治区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2020年至2023年间,国家火炬贺州平桂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获得认定,广西重质碳酸钙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转建,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获得认定。截至目前,在碳酸钙产业领域,全市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自治区级创新平台10个。二是升级产业供应链。建设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引进全国供应链龙头企业深圳怡亚通公司,组建“金石银钙”网并升级到2.0版,打造集交易、会展、研发、检测、孵化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推动贺州市荣业钙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贺州市石材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协会、北京磁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茂进物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府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广西东融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贺州市碳酸钙产业互联网平台,完善上游原材料供应体系。三是推进信息技术赋能。建成1个智慧矿山(高乐矿)的5G专网,满足企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目前,碳酸钙规上企业已全部实现数据上云,3家企业获得“智能工厂”认定,1家企业获得“数字化车间”认定。
三、关于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了《贺州市本级引进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贺州市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修订了《贺州市关于激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暂行办法》《贺州市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奖励办法》等人才政策,为全市引进碳酸钙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了编制保障,制定了长效性、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培养举措,建立健全了人才引进培养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育政策体系。同时,依托贺州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平台,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高层次人才的评价认定、引进流动、待遇落实、生活保障等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目前,贺州市高层次人才已完成认定碳酸钙产业人才72人。二是重点发挥贺州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持续擦亮市校合作、柔性引才、人才飞地、东融名师工作室等人才东融品牌,在与深圳大学、暨南大学等6所大湾区高校合作的基础上,新促成华南理工大学与我市签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大湾区985高校零的突破。柔性引进碳酸钙领域专家2名来贺担任我市企业“科技副总”,凭借“碳酸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飞地项目,瞿金平院士团队指导贺州科隆粉体有限公司安装窄分布高分散KL、TC、KJ等系列高值化重钙示范生产线设备,大幅提升了重质碳酸钙粉体性能,帮助下游客户降低生产成本近8倍。三是大力培养本土优秀人才。我市唯一本科学院-贺州学院,积极服务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发展,成立碳酸钙学院,设立应用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近三年已培养碳酸钙领域毕业生391人。
四、关于强化品牌建设核心力
一是加快产业品牌建设。依托现有优势和特色产业,鼓励和积极引导我市碳酸钙企业走上商标品牌发展之路,提高企业商标品牌意识。推荐我市“利升岗石”等8个企业商标品牌、“广西贺州旺高工业区商标品牌指导站”等2个商标品牌指导站申报“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促进碳酸钙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开展标准制定修订。参与制修订《无机化工产品中水不溶物测定通用方法》国家标准7项、《无机非金属材料超细粉体立式辊磨机》行业标准9项、《酸性污水处理用氧化钙》等团体标准37项;主导制定《大理石废浆应用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12项。特别是积极推进可降解新材料产业标准制修订,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研制,鼓励高质量的企业标准转化为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截至目前,参与制定《聚烯烃吹膜填充重质碳酸钙母粒》、《聚烯烃注塑填充重质碳酸钙母粒》2项团体标准已立项。
五、关于多方位做好生态保护
一是构建“吃干用尽”固废综合利用体系。积极引进鸿昌大理石矿山费渣综合处理、桂翔建筑材料、坤德环保科技、宏固体废弃物处理、东江环保科技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构建完善“矿山开采—天然石材及工艺品—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的碳酸钙“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将矿山开采尾矿、工业固废等用于生产粉体、建筑骨料、道路基材、水泥等,实现生产价值和生态价值双提升。特别是促成北新建材与华润电力深度合作,以电厂处理贺州市碳酸钙固废生成的副产品为原料,形成“大理石废浆-脱硫石膏-石膏板材”的产业链,每年可消纳电厂脱硫石膏20-30万吨,实现了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能源的梯级利用。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热电联供”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华润循环示范园区借助于华润富川电厂每年可提供460余万吨的余热蒸汽资源,先后引进北新建材、康信德医疗、悦时橡塑、祝富食品等一批用汽大户企业。由华润电力余热集中供应蒸汽,避免企业各自再建供热小锅炉造成污染,有效节约能耗成本。三是创新矿山源头管控机制。推行阶梯化、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矿山管理“五化模式”。推行“净矿”出让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品质、和谐、智慧“五型矿山”。推进绿色矿山创建,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整改提升工作,构建贺州市绿色矿山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已完成创建绿色矿山44座,应建尽建率达100%,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3座,市级绿色矿山30座。
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5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