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0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7-25 15:00


陈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推动贺州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碳酸钙产业发展,推动自治区于2022年印发《关于支持贺州市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贺州市印发了《关于支持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贺州加快母粒、可降解新材料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碳酸钙产业不断得到优化升级。2023年,贺州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认定国内唯一的碳酸钙领域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贺州市高端石材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认定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集群〕称号。

一、关于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联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实施中国塑料母粒之都共建行动计划,主要推进贺州市碳酸钙产业链优化升级,共建中国钙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强化贺州市母粒+塑料新材料产业链设计,深度参与母粒及塑料新材料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共享全国性塑料行业展会资源,构建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引进和培育一批母粒+塑料新材料行业龙头、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区域性功能化塑料新材料产业集群。贺州市正在推进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广西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实施一基地两片区三集群战略即一基地:广西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两片区:旺高片区、西湾片区,三集群:功能性母粒产业集群、高端塑料新材料产业集群、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以母粒、钙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改性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等为重点的高端碳酸钙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端延伸发展。目前,广西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已纳入2024第一批自治区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据统计,到2023年底全市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生产企业有154家,建成产能112.54万吨,预计2025年底将建成产能300万吨,贺州市母粒、可降解新材料、再生塑料产业集聚效应将初步形成,为打造功能性塑料新材料产业集群并创建中国母粒之都筑牢产业支撑。

二、关于强化科技赋能与成果转化

一是打造一室基地三中心科创平台。建成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火炬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广西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创新平台,形成碳酸钙科技研发体系。二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编制《十四五贺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三版)》,将碳酸钙粉体高填充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膜材料)的制备与新产品开发列入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尖锋专项支持方向,鼓励围绕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在可降解新材料领域开展科技研发。积极组织申报自治区级科技项目,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技术创新。2023年,《高填充碳酸钙粉体可降解聚酯(PBAT)母粒的研发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和《重质碳酸钙的品质稳定化及其在生物降解塑料中的高值化应用研究》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争取项目经费600万元。三是建立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机制与中国科学院等17所高校院所联合科技攻关,助推碳酸钙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建成人才飞地”6个,累计实现专利数达158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超过70项,建成广西首个PBAT中试线等。完成重质碳酸钙及人造岗石高值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中国非金属矿科技进步类一等奖。目前,我市石材碳酸钙产业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三、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支撑

一是印发《贺州市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贺发改环资发〔202257号),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更大成效。二是大力支持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鼓励母粒和可降解新材料及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申报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双百双新项目等,争取自治区政策奖励扶持。引入利用碳酸钙生产可降解塑料的知名企业,开发逐步代替不可降解塑料的新材料、新产品。三是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集贸市场等场所,引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推广可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

四、关于健全质量监管体制机制

一是建设标准体系。累计参与制定碳酸钙产业7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牵头编制37项团体标准,发布12项地方标准。二是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创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酸钙质检中心,搭建产品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抢占碳酸钙产品检测领域的制高点,进一步助力贺州碳酸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培育构建品牌体系。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培育打造科隆粉体、利升石业等一批知名品牌,科隆粉体荣获中国碳酸钙行业重钙十强称号。四是强化产品质量提升与监管。印发《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方案》,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深入碳酸钙企业开展产业链质量情况调研。推动依法生产经营,引导牢固树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质量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不断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的曝光和整治力度,做好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关于吸引人才就地创业就业

一是创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擦亮市校合作、科技副总、东融名师工作室、人才飞地等贺州人才东融品牌,用好用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以人才+项目模式,重点引进战略咨询型、创新研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等领军人才团队,聘任41名行业知名专家、教授等高级人才担任贺州市石材碳酸钙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成员,有效弥补贺州产业领军人才缺乏的短板二是改善人才队伍发展环境。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在满足公共食堂、生活超市、综合文体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在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发放人才绿卡,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做好引进人才的后半篇文章三是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培育平台。积极争取与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引进高校学科技术带头人到我市担任特聘专家科技副总、或联合组建东融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战略规划等,补齐我市产业领军人才的短板;围绕企业需求,在区内外高校或职业院校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开通引才绿色通道,组织开展定向引才”“千企引才”“揭榜引才等活动,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725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