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
会议第0045号提案的答复
(B类)
何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市科技局及各县(区)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2022年9月,工信部印发了《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119号),并组织评选了第一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同年12月,自治区工信厅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桂工信企业〔2022〕836号),组织开展了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评选工作。2023年8月,贺州市平桂区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的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分别制定了《广西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贺州市加快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贺州市平桂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碳酸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我市石材碳酸钙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石材碳酸钙企业达22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0.2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27.3%。2024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石材碳酸钙企业达236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0.7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28.4%。
当前,我市发展得比较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县域特色的产业有:钟山县电子信息、八步区金属新材料、钟山县花岗岩新材料、平桂区黄金珠宝、昭平茶等产业。2024年6月,我市组织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参加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评审认定工作,因连续三年产值不达要求,集群研发投入不足,没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原因未能获得认定。而八步区金属新材料、钟山县花岗岩新材料、平桂区黄金珠宝、昭平茶等产业目前还未达到申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认定标准,在短期内无法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
二、关于“尽快制定我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中小企业服务,深入开展工业振兴和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多举措多渠道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对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方向和认定标准,我市对现有的产业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摸底,梳理出我市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好产业集群的布局和培育,加强各类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在财政、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加强对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构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平桂区碳酸钙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成熟一个培育一个,努力培育新一批的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工信部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和自治区工信厅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方向和认定标准。我市正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和培育申报工作。目前,编制出台《贺州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贺州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条件尚未成熟。
三、关于“聚焦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这一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的建议”
对此,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研发经费投入体系,及时组织落实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专项,全面激发我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2023年,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34项;27家企业获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272万元;全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1.1亿元,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8亿元,同比增长79.8%,增长率排在全区第3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28%,同比增长64%,增长率排在全区第2位。二是积极谋划项目,强化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碳酸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和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精心策划包装科技项目,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在工业领域,下达市级自筹经费项目10项。鼓励各企业和事业单位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5项,安排科技项目经费137万元。组织申报自治区级工业类科技项目35项,获得立项23项,争取经费4748万元(其中,获得广西科技重大专项2项争取经费1200万元;广西重点研发计划5项争取经费566万元;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8项争取经费1472万元;厅市会商项目5项争取经费127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项目3项争取项目经费240万元)。三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动我市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关于“尽快创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建议”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认定主要是自治区工信厅和工信部门牵头负责,属于工信系统新的业务。按照产业集群认定标准要求,我市在产业布局上科学谋划,高位推进,围绕碳酸钙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发力,其他产业要形成集群发展态势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路要走。产业的集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过程,目前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对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作用不大。下一步,将不断加大对优质企业跟踪服务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和创新型发展路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我市的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集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是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和标准,不断健全专精特新选育、赋能、壮大机制,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整合,提升质量效益,增强创新能力,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成长。截至2024年6月,贺州市获得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6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19家,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二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成长路径,采取发放资料、线上线下培训、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方式,对照认定标准进行持续培育,帮助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2023年,我市已入库9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保有量分别达到68家和5家,实现逐年增长,创新企业集群不断壮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当前我市的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有针对性的开展高端碳酸钙、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黄金珠宝、绿色食品、贺州六堡茶等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赴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地开展招商引资考察和招商推介活动,精准对接产业合作项目,争取更多强优企业落户贺州,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四是强化规上企业培育入库。进一步完善企业上规入统培育联合帮扶指导工作机制,会同统计、税务等部门,重点对金属新材料、花岗岩新材料、黄金珠宝、茶叶加工等行业开展攻坚行动,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动态,加大对新投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鼓励企业入规,应统尽统,壮大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量,助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给予支持。
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5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