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梁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包装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一方面,加强本地品牌培育,选择2到3家工艺先进、技术实力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基础较好、产品特色突出的企业纳入工业龙头企业库进行重点培育。另一方面,积极引入高端名牌企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合作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以投资开发、企业并购、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我市水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一批优质项目,引领产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饮用水产业,目前饮用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为广西昭平县甘甜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规模以下企业重点培育好富川博源饮用水有限公司、广西忆然饮用水有限公司、广西钟山理想健康饮用水有限公司等。不断加强饮用水产业品牌培育,一是加快“广西老字号”认定工作,组织饮用水产业企业评定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品牌、广西伴手礼;组织老字号企业“走出去”,参加区内食品加工招商推介会、全国食品博览会等,抱团打响品牌影响力,有效支持老字号产业化发展。二是开展贺州饮用水产业产销对接工作,不断拓宽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销售渠道,卖出好价格。同时先后到佛山市批发市场、东莞市交易中心进行调研,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开展座谈,共同为贺州饮用水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三是打响本地品牌“甘甜泉”、“忆然”、“泉想”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包装饮用水大企业,合力打造昭平天然优质饮用水品牌的同时,联合打造昭平优质饮用水源地,以品牌建设提升产业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整体带动水产业的协同发展。
招商方面,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发展提升我市天然优质饮用水产业,实现我市天然优质饮用水产业生态化、品种多样化、产业集聚化,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天然优质饮用水龙头企业,打造广西健康长寿天然优质饮用水产业基地。2019年以来,我市引进饮用水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3.57亿元,引进文旅产业项目项目77个,总投资453.84亿元。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端谋划、高位推进。近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均强调抓招商要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最大限度发挥好“一把手”作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经常性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带队招商、亲自参与重点项目洽谈、亲自协调要素保障、亲自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如2024年3月26—29日,市长彭代元率队赴河南、江苏、浙江开展招商引资考察活动,签订产业合作项目2个,投资额7.6亿元。其他市领导也纷纷带队到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拜访企业,精准对接产业合作项目。同样“走出去”招商还有各县(区)、工业园区的党政“一把手”。
(二)夯实工作基础,扎实推进重点产业招商。一是科学分配招商引资主要目标任务,分析全市范围内在谈和意向项目的可行性,不断压实县区、园区及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责任,做好重点跟踪对接。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坚持精准性、高质量、可行性的原则,全面分析投资者及市场需求,精心策划包装贺州特色招商项目,目前共储备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项目143个,为提高项目对接率和成功率,持续推动“招大引强”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协作。与各地商会、协会合作开展委托招商,充分发挥异地商协会及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服务优势和独特作用,多管齐下推动产业招商,不断扩大投资合作领域。我市分别与宁波市塑料协会、宁波广西商会、广西宁波商会、广西浙江商会等商协会签订委托招商协议,通过商协会的牵线搭桥,拜访了协鑫集团、海亮集团、天能集团、纬景储能、山屿海集团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并邀请企业到贺州投资考察。目前正在接洽准备深入合作的机构还有苏州广西商会、上海广西商会及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等。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全市共对接企业120多家,全国行业商协会及科研机构13家,邀请来贺投资考察企业70多家。
(四)强化驻点招商,大力实施驻点精准招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点招商工作,市委书记亲自审定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工作方案,为驻点招商工作指明方向;市政府市长对驻点招商的重点区域、人员素质、工作实效提出明确要求,带队外出考察企业。分管副市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驻点区域实地指导开展工作,推动驻点招商工作走深走实。根据自治区驻点招商工作要求,今年全市共组建10支招商队外出招商,除3支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工作队外,三县两区和两个市直工业园区均派出一支招商队外出招商,驻点招商队伍力量空前强大。招商队员工作思路明确,熟悉我市产业特点和招商政策,了解驻地产业结构和转移趋势,掌握招商重点,能快速进入招商角色。各驻点招商队主动与县区、园区、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沟通对接,推动项目信息共享、招商和落地服务互补,高效快捷招引项目。
二、关于建议“完善和延长相关产业链。在丰富瓶装水和桶装水产品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贺州长寿养生、温泉、茶等产业的联动,积极开发泡茶专用水等新产品。重点引进塑料包装、美容、茶饮、医疗等上下游相关企业。同时,积极进行包含养生水文化要素的生态风光旅游、水文化展览、矿泉养殖、生态茶园等文旅产业开发,丰富产业业态,构建立体、全面的产业链条。做好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的市场调研,加强与大湾区市场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商业团体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打造定制化产品,提升产品美誉度”
我市不断完善和延长饮用水产业链,一是加大对现有饮用水企业的引导、扶持,加快推动其现有设备的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出母婴专用水、泡茶专用水、茶萃清新漱口水等系列产品;加大对饮用水产业进行整体包装宣传,突出长寿养生文化、瑶乡文化、生态文化与品牌建设结合,重点突出“世界长寿市”这一国际品牌,打响贺州“长寿生态饮用水”这一地域品牌。二是我市引进了顺茗茶业、清雷茶叶、互锦企业等精制茶企业,不断延长饮用水产业链;同时与南乡生态度假温泉区、里松田园民俗温泉区、高田—北坨优质矿泉区三大片区联动,并加快融入生态旅游、温泉康养、长寿养生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三是加快全力东融步伐,以甘甜泉、忆然、天贺之州等品牌顺利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组织饮用水企业积极参加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高端饮用水产业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高端饮用水产业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并适时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举办健康饮用水品牌发布会、专题推介会,努力提高知名度。
三、关于建议“加强整体包装和宣传工作。由政府主导带动,紧紧抓住贺州长寿、养生和天然水资源的特点,积极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平面广告、赞助大型活动以及参与各类展销会等形式,建立贺州包装天然饮用水的整体品牌形象,丰富营销网络,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通过不断参加推介会、展销会,开拓饮用水产业市场,去年以来组织饮用水产业企业参加国内、区内外展会30次,精准有效对接各大商贸企业。
(二)做好电视宣传,从2023年9月1日起,在广西广播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中国温泉之城 世界长寿贺州”城市宣传片,建立饮用水产业品牌形象,累计播出次数133次,三是利用景区高人流营销宣传,2023年全市温泉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7亿元。
四、关于建议“加强产业引导。由政府搭建平台,成立包装饮用水产业工作专班,在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出台政策法规、开拓区内外市场等方面形成行业合力。打通政商交流渠道,并配套出台贺州市包装饮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打造本市包装饮用水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识,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推动水产业发展”
我市将研究出台饮用水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办法,为产业发展降成本、增信心,积极向产业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为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政策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和税收收入增长缓慢,结合“三保”支出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压力持续加大,市级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凸显,无法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饮用水产业发展。下一步,市财政局将加快推进饮用水产业发展,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及昭平县相关部门,配合出台支持饮用水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做好上级资金争取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饮用水产业健康发展。
五、关于建议“优化基础设施。发挥贺州区位优势,加快实施桂江、贺江航道建设工程,提升贺州铁路质量,改善运输能力。同时,统筹规划,在适宜区域建立专门的仓储物流区域,力争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近年来,我市抢抓交通发展窗口期,大力快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信梧高速2022年建成通车,2023年贵广高铁提质改造完成并提速运营,桂江航道工程实现开工,贺州北过境线、连贺高速等5条在建高速正在加快实施,交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为突破交通物流瓶颈制约,进一步提升交通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十四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积极构建交通东融大通道。
(一)推进铁路通道建设。近期,加快推进益湛铁路钟山至梧州段扩能改造项目建设,该项目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并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目前,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正在开展益湛扩能相关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方案已上报国铁集团,审批通过后即可开工建设。远期,积极谋划渝粤铁路(贺州至肇庆段),项目规划建设事项初步列入《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粤桂合作工作的意见》《粤桂东西部协作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已完成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二)完善公路通道建设。为实现马江作业区与工业腹地旺高工业区直接连通,我市谋划建设碳酸钙运输大道,即望高经羊头、石龙、公会、潮江至马江二级公路通道,其中利用八步至黄姚、潮江至马江现有路段,新建望高经羊头、石龙至公会二级公路,里程长59公里,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
(三)加快打通水运通道。“十四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桂江扩能工程、贺州扩能工程。目前,贺州港马江作业区3#-6#泊位已实现开港试运营;桂江航道工程已于2023年开工建设,桂江扩能工程、贺江扩能工程纳入《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四)推进物流场站建设。已建成贺州农投富川农产品电商产业园;贺州火车站客运枢纽工程主楼、副楼已完成主体验收,预计年内建成投入使用。钟山县综合客运枢纽已获得可研批复,完成初步设计评审。贺州市西环货运物流仓储基地项目、贺州市市域快递物流分拣周转一体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13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